Ladies專欄 健康工作間 專科病症 生活達人 脊醫王鳳恩健康專欄 醒目OL

即check 7大常見不良姿勢,簡易運動改善寒背

不良姿勢導致寒背

很多時,家長都會提醒小朋友走路時要挺直腰背,不要像蝦般,形成寒背的姿勢。寒背不單影響一個人的外觀,更重要是長時間保持寒背的姿勢,更會影響身體不同的部分,令它們勞損、酸痛。

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的姿勢,分別有先天及後天的原因,但大致來說都是後天的原因居多,主要是小朋友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姿勢所導致,只要改善這等姿勢,配合適當的運動,寒背的情況便得以改善。

 

脊椎骨生長情況

在了解有什麼不良姿勢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之前,先了解他們的脊椎骨生長情況,現在由脊骨神經科醫生王鳳恩為大家講解。

嬰兒階段:當寶寶剛出生時,他們的頸椎及腰椎尚未發展成熟,非常之柔軟,他們的胸椎則較為成熟。

6至7個月:這時期的寶寶開始懂得爬行,頸椎開始發展,開始懂得運用頸部。

10至13個月:這年紀的小朋友,他們開始學步,可以扶著一些物品來行路,他們的頸椎及腰椎慢慢漸成長。

 

何謂寒背?

寒背(Kyphosis)是脊椎病變的其中一種。脊髓主要分頸、胸及腰三部分,而每一部分皆有天然的弧度。當把一條直線由耳側向下垂,與地面形成90度時,這條直線應該經過弧中線及肩膀中央,然後穿過腰弧、寬關節,再通過膝則中央偏後,直至地面。若小朋友的頸椎、胸椎或脊椎的弧度與正常的弧度有所偏差,便會導致脊柱側彎。而寒背就是指胸椎向後偏凸所產生的脊骨發育毛病。根據王醫生所講,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的原因有先天及後天之分,但大部分都是後天形成,主要受不良姿勢及壞習慣所影響。

 

常見不良姿勢

以下是時下小朋友常常做出的不良姿勢及壞習慣,家長可以留意自己的小朋友有沒有犯相同的錯誤。

錯誤1:W字型坐姿

這種坐姿會影響小朋友的盆骨及腰低成長,導致盆骨生長不正常。

錯誤2:盤膝而坐

不論小朋友,甚至成年人都會經常盤膝而坐,這種坐姿會導致盆骨向內生長,同樣影響盆骨發展。

錯誤3:側身托殯躺臥

這種姿勢亦非常不正確,若只維持短時間便沒有問題,若長時間如此,則會對頸及腰構成影響。

錯誤4:坐在一邊,伏在桌上,用手托頭

這是小朋友做功課時最不最的壞習慣,這個姿勢亦會對小朋友的頸、腰及盆骨做成影響。

錯誤5:弓著背來做功課

這個姿勢亦不正確,它會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的情況。

錯誤6:站立時扎身體側在一邊,並且凸出肚子

這種姿勢會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,使腰部彎曲,若再需要揹沉重的書包,便會令問題加劇,後果更加嚴重。

錯誤7:俯伏在床上,用雙手托頭

這雒姿勢會影響腰椎發展,更會導致小朋友出現寒背的情況。

 

寒背影響多

很多人誤以為寒背並不會構成什麼嚴重的問題,其實寒背對小朋友的成長會帶來多方面影響的,現逐一說明。

影響1:外觀

當小朋友寒背時,會令人感覺沒有精神、形態不美觀及不妥當的感覺。

影響2:損害頸椎及背肌

如果小朋友長時間寒背,會對頸椎做成勞損,使它出現題早退化的情況,並會對背肌做成壓力,使頸部及腰部出現酸痛。

影響3:影響高度

如果小朋友長時間寒背,會影響他們長高,使他們身材變得較為矮小。

影響4:頸肩酸痛

長時間寒背亦會對小朋友的頸部及肩膀做成酸痛。

 

5式強化背肌運動

王醫生表示,要改善小朋友寒背的情況,可以教他們做以下5式強化背肌的運動,既簡單又輕鬆,家長亦可以一起進行。

第1式:交叉雙手高舉

站直在地上,把雙手高舉,交叉雙手,稍為向上拉,維持5秒,放鬆,再進行。

好處:可以強化背肌,避免寒背及鬆弛肩膀。

第2式:雙手交叉向下推

站直在地上,雙手向後,十指緊扣,稍為用力向下推,維持5秒。

好處:同樣能強化背肌,及鬆弛肩膀。

第3式:向後斜拉手

先把右手伸向後,左手握右手手腕,將右手拉向左方,頭部稍為傾向左,維持5秒,放鬆,轉換另一隻手做相同動作。

好處:強化背肌,放鬆肩膀及頸椎。

第4式:按手肘

把右手舉高,向後屈曲,用左手稍為用力按著右手手肘,維持5秒,放鬆,轉以另一隻手做相同動作。

好處:強化背肌,並能放鬆頸及肩膀肌肉。

第5式:推手肘

把右手屈曲,按著左肩,左手按著右手手肘,稍為用力推,維持5秒,放鬆,轉以另一隻手做相同動作。

好處:強化背肌及放鬆肩膀。

 

正確站姿及坐姿

除了做運動來強化各方面背肌外,亦要糾正小朋友的站姿及坐姿,才可以避免他們出現寒背的。

站姿:正確的站立姿勢,應該是耳朵、肩膀及盆骨保持平衡的。

坐姿:正確的坐姿是頭部及脊部經常保持平直,雙腳放在膝部之後,這樣可以幫助保持腰部弧度。  

 

文章由脊醫王鳳恩提供

http://www.drbackpain.com.hk/




loginEmail:
password:
電郵地址:
subscription:
optInType:

我同意訂閱Health 優質健康生活雜誌及其相關資訊 私隱聲明